關鍵字:抽動癥,抽動癥,多動癥 dbzz抽動癥和多動癥是兩種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其中抽動癥屬于神經椎體外系功能缺陷,主要表現為:從眼肌、面肌開始,出現眨眼、搖頭、擠眉,繼則聳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或扭動肢體、軀干;發聲性抽動,孩子常不由自主地發出“哼”、“啊”、“咳”等異常聲音,往往被大人斥責為“裝怪相”,嚴重時出現不由自主的污穢言語。抽動癥其中,眨眼睛和清嗓子,是兒童抽動癥最常見的首發癥狀。這些行為動作反復發作,無法自控,若失治誤治,呈漸進性加重,出現心理障礙,有的繼發性精神異常、強迫癥等。而多動癥屬心理障礙性疾病,患兒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學習和行為及性情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專心,上課小動作多,好說話,任性沖動,不服管教,嚴重者有說謊,打架等行為。患有和多動癥的孩子,由于不由自主地抽動、多動,導致注意力分散,有些患兒上課時為努力控制自己的發聲抽動,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師的講課上,因此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同學、老師的不理解,會使患兒更不喜歡上學,甚至厭學、逃學。這反映出他們的注意廣度不夠,抽動癥注意力不穩定,并不是智力低下所致。同樣,他們的協調性很差,不善于分配注意力,極易分心。完成某項任務需要眼、耳、腦、手分別控制并相互配合,如上課時眼要看書、黑板,耳要聽講,又要動腦思考,動手做筆記,這時他們會顯得手忙腳亂、無所適從。應該重視孩子抽動癥行為,“兒童抽動癥、多動癥都是病,不應該對他們進行打罵,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創傷和心理負擔。”醫學專家表示,兒童不僅要進行藥物治療,還要通過心理疏導和正確的教育才會得到有效的治療,最好要孩子、家長、教師、醫生多方配合,療效越是得到有效發揮,孩子抽動癥也就恢復得越快。為了解兒童血鉛與抽動癥間的聯系,由中國兒童醫學研究中心發起在青島市第九人民醫院進行的大型多動癥抽動癥免費普查活動中,國內著名兒童發育行為專家穆主任、著名兒科專家王主任帶領專家組,針對來診的100名兒童研究發現,被檢驗的100例多動癥患兒組的血鉛值為125.85±30.50μɡ/L,100例正常兒童血鉛為92.60±25.92μɡ/L,抽動癥組患兒鉛中毒發生率為68.0%,正常兒童組則為26.0%。研究人員在對抽動癥患兒中血鉛超標者進行驅鉛治療使其血鉛水平下降后,他們的抽動癥狀也明顯緩解。www.etddz.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