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大做強、資源整合之勢將愈走愈強。據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最新披露的數字,2009年全國印刷工業總產值已超過6,000億元。100家最強勢企業占據的份額超過10%,考慮到這些企業在全國10萬余家企業中,企業數占比僅千分之一,員工人數占比不足4%,就可見這些企業的巨大能量和在國內印刷業中所起到的作用。
從發展趨勢來看,這些企業在行業中的角色地位會越來越重要,這將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內因來看,百強企業除憑借規模優勢與品牌影響力穩定擴大產能外,多有通過收購、兼并、重組等加速度提升規模的計劃和動作。今年,已有15家企業銷售收入過10億元,10億航母的企業家數創歷年新高,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證。從外因來看,今年國家政策對印刷產業的著力點,是推動印刷產業由印刷大國向印刷強國的邁進,新聞出版總署也正在制定相關措施,將通過認定、扶植一批示范企業,加快印刷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而這些將享受更優惠政策支持、加快發展步調的企業,也會向大型印刷企業或集團傾斜。
2.增長極將由單一走向多元。從中國印刷業30年的發展歷史來看,珠三角曾是強勁的增長引擎,港企北上與北書南印合流,造就了珠三角的印業繁榮與對全國各地的示范效應。但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與國際市場的全面對接和內需的快速增長,更多地區加速崛起,成為中國印業新的增長極。從今年榜單來看,珠三角百強24家,平均銷售收入8.15億元;長三角百強41家,平均銷售收入6.17億元;環渤海百強9家,平均銷售收入5.34億元;而在華中的湖北湖南、西南的重慶四川等地,新的印刷力量也在集聚。
由一枝獨秀到多地走強,表明中國印刷產業將面臨更為寬廣的市場空間,而有實力的印刷企業也看準多元增長極的未來趨勢,積極在各個增長極地帶布點,搶占市場先機。廣東、上海、北京,往往是這些企業的首選發展之地,而新的落子目標,正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顯現。
3.混業經營成為分散風險的重要方式。大型印刷企業在規模走強的同時,為了分散風險、穩健經營,往往采取混業經營的模式。在今年的百強中,更多企業由單一業務模式拓展為復合業務模式,尤其傳統的出版物印刷企業,涉入包裝印刷、其它印刷的情況比較普遍。
在內地印刷人的印象里,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印刷產業帶有著鮮明的個體特征:珠三角的外單承接能力較強;長三角服務對更為綜合的業務需求,例如包裝印刷配套服務,居于主流地位;環渤海的出版資源最為豐富,出版物印刷企業相對集中。但是,印刷企業混業經營的趨勢,正逐漸弱化上述地域特征。今年的百強榜單中,開始顯現漸趨同化的跡象:在三大產業帶,包裝印刷的主流趨勢都相對明顯,混合印刷業務也成為大多數百強企業的常規業務結構。這或許在彰顯著一個未來的發展主題:對廣大內需市場的深度挖掘,對更廣泛客戶群體的全方位服務,會是未來印刷業發展的新動力。
4.數字印刷技術加速融入傳統印刷產業。百強榜單中歷年都有關于印刷方式的統計,去年榜單顯示,有11家企業引入了數字印刷方式生產。而在今年榜單中,這一數字已升至16家。在這些印刷巨頭中,有的是傳統出版物印刷企業引入數字印刷設備,甚至建立數碼印刷中心開拓新的業務方向;有的是包裝印刷企業嘗試應用數字印刷技術,增加新的服務方式,改良業務流程;也有的是從事其它印刷業務的企業在探尋數字轉型,其中包括票據印刷企業、文具印刷企業等。從這些行業中的先進型企業的探索可以推斷,數字印刷的觸角已進入廣泛的印刷領域,并啟動了加速融入的階段。
(來源:必勝網)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