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全球經濟逐步復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資源產業走向東盟漸成趨勢;稀土出口配額縮減、資源整合進度加快;“十一五”節能減排時限即將到期,高耗能行業面臨新考驗……今年以來,我國礦業經濟出現諸多熱點問題,在業界和學界引起了廣泛討論。
對于行業的發展形勢,企業的感受最為真切。廣西是全國有色金屬大省,礦產資源豐富,同時又是中國面向東盟的橋頭堡,近年來與東盟間的經貿合作不斷增強。近期,新華社記者就上述熱點話題到廣西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進行了采訪。企業表示,中國礦企要堅持“走出去”,稀土產業發展要把握主導權,要大力扶持再生資源產業。
與東盟礦業合作空間大渴望出現投資服務中介機構
作為中國?東盟合作的“橋頭堡”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核心地區,近年來廣西與東盟之間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基于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廣西與東盟在礦業合作方面的前景十分廣闊。
近年來,廣西不斷加大對有色金屬資源的整合和開發力度,并將有色金屬產業列為廣西重點打造的14個千億元支柱產業之一。2008年,廣西整合多家自治區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組建廣西有色金屬集團,它是廣西唯一的集國有資產運營和礦產資源勘探、采礦、選礦、冶煉、深加工和科工貿為一體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肩負著整合廣西有色礦產資源和把廣西有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的重任。
去年以來,廣西積極貫徹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廣西有色金屬集團在成立之時就確定了“走出去”的思路,目前已在柬埔寨、老撾、印尼等東盟國家及非洲的南非、尼日利亞開展了一些具體項目,在柬埔寨、南非已經各拿到一個采礦權,在老撾先設立代表處、再開設地質勘查公司,并調研和洽談了一些采礦權,在印尼主要是在錫礦開采和冶煉方面開展合作,現在已經簽署了框架協議。
廣西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陽通表示,大部分東盟國家資源比較豐富,但礦業勘查和開發程度比較低,雖然有很強烈的開發期望,但缺乏資金、人才和技術,而中國企業在資金、人才、技術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產業鏈也比較完善。因此,中國與東盟在礦業合作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合作前景非常廣闊。李陽通舉例說,老撾今年7月組織了一個政府礦產部門代表團專門來廣西有色集團考察,最后得出一個結論:單單從勘探、采礦和冶煉實力方面來看,廣西有色完全能夠擔負起世界上各種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礦業勘查和開發。
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當然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廣西有色金屬集團在緬甸、柬埔寨、老撾等東盟國家的實地考察中發現,首先,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條件普遍較差。交通和電力供應是礦業經濟的基礎,要搞規模開發需要足夠的運輸能力和電力供應,如果自己發電,不僅會制約規模的擴大,也會增加成本。其次,東盟國家地質勘查程度比較低,缺乏一些必要的參考數據。要收購一個礦山、確定其價格,首先是弄清資源的儲量,但由于技術水平低,東盟國家無法提供充分的地質勘查數據。第三,一些東盟國家的礦業法制也不太規范,政治環境也不夠穩定。
從企業來講,國內的礦業企業大都會遇到不熟悉當地投資環境、政策法規、地質資源、社會文化等問題。李陽通表示,如果每個企業到國外投資都需要自己去深入調研,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希望國內出現能夠提供投資綜合信息服務的專業中介機構。據介紹,目前雖然有類似的中介機構,但提供的服務比較單一,無法提供具有權威性綜合信息服務的中介機構。
他表示,“走出去”是我國礦業經濟必須要實行的一項重要戰略。中國人均礦業資源本來就比較少,加上近年來中國經濟又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礦產資源的消耗量越來越大。現在國內的礦產資源越來越少、品位越來越低,國家的環保要求也越來越高,用于環保方面的成本越來越大。為保證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走出去與國外的企業開展合作,為國內經濟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應把握稀土資源主導權“以資源換產業和技術”
近兩年來,我國逐步加強了對稀土產業在資源整合、開發、出口等方面的規范。作為稀土大省,廣西在規范稀土資源開發秩序、調整產業布局等方面也采取了相應措施。
廣西是稀土資源儲量大省,并且是價值比較高的離子型稀土,總體而言保護得比較好。廣西有色金屬集團成立之后,積極向自治區政府建議,吸取了個別省份過度開采的教訓,明確將廣西有色金屬集團作為廣西唯一稀土開采主體,集團也專門設立了一個稀土開發有限公司,配合自治區政府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李陽通介紹,稀土產業可以分為礦山開采、元素分離、功能材料生產和實際應用等幾個環節,要將稀土產業真正做大做強,關鍵在于提高后端發展水平,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國內大部分企業都將精力放在礦山開采環節,因為目前國內稀土產業的利潤主要集中在礦山開采這塊,開采一噸稀土氧化物的成本大約為4萬元左右,按現在的行情售價可以達到10萬元以上,在國家嚴格控制的形勢下可能還會上漲,可以帶來幾倍的利潤。然而,對于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最為重要的后端環節,大部分企業卻沒有太高的積極性,除缺乏先進技術因素外,還因為它投資大、回報期長、利潤率低。”
他表示,企業必須要引進真正有技術、有實力,在深加工特別在生產功能材料和實際應用方面具有高水平的企業。在這方面,僅靠個別企業是做不到的,必須引進相關企業特別是國外高技術企業進行合作。
在合作方面,他們主張投入和資源相匹配。因為在采礦分離技術方面我國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差的是功能材料和應用研發這塊。李陽通表示,我國應該采取以資源換產業和技術的方式。具體而言,政府通過我們自己的企業控制礦山資源,把礦產資源控制在我們手里,然后根據合作方的技術和實力及實際投入配置相應的資源,生產附加值高的有競爭力的下游產品,提升整個產業發展水平。
建議國家扶持再生資源產業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的最后一年,作為高耗能行業企業,如何推進節能減排工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廣西有色金屬集團對節能減排工作高度重視,總體而言控制得比較好,近兩年都較好地完成了節能減排任務。為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集團正開展一些重大的技術改造,比如,在錫冶煉和年產30萬噸再生銅冶煉工程項目方面,引進國際領先的節能環保爐??奧斯麥特爐;在梧州建設了一個投資好幾億元的鉛銻冶煉項目,使用了節能環保的新設備。
更為重要的是,廣西有色集團在資源回收利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和有效的探索。李陽通介紹,集團正在建設利用國外資源的年產30萬噸再生銅冶煉工程項目,主要就是著眼于資源的回收再利用,雖然與精礦冶煉相比的投資較大、回收期較長,盈利能力也并不是很強,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小能耗和污染,對社會的發展有益。
廣西有色金屬集團建議,國家應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比如在進口原料方面給予稅收減免的優惠,鼓勵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讓企業多進行資源的回收利用,少消耗我國地下存量礦產、少破壞自然環境。國家應從建立一整套支持體系的角度出發,支持企業發展再生資源利用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和調整產品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節能減排和礦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新華網廣西頻道)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