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高鐵客運專線以及城際鐵路建設的發展,旋挖鉆機逐漸成為施工中最炙手可熱的產品。在經歷了金融危機后,旋挖鉆機市場又將何去何從,行業未來將怎樣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借助波特模型對旋挖鉆機市場結構進行分析,并通過高級SWOT分析法(通過對Strengths-優勢、Weaknesses-劣勢、Opportunities-機會、Threats-威脅的綜合評估與分析得出結論),對旋挖鉆機市場進行全面梳理,以期對生產企業發展提供市場依據,助其在后危機時代取得更好的發展。
旋挖鉆機由于2003年青藏鐵路工程以及北京奧運工程等的帶動,市場認知度迅速提高,市場容量急劇擴大。市場需求的高漲吸引了國內大型工程機械企業的進入,三一、徐工、中聯重科和山河智能等國內工程機械巨頭紛紛加入旋挖鉆機的企業戰團,極大的比較優勢讓它們迅速擴大了市場份額。2005年后國內品牌旋挖鉆機基本替代了國外品牌。2006年以來,隨著國家高速鐵路的加速建設和鐵路投資的高速增長,旋挖鉆機出現了高速發展的態勢,銷量連年呈跨越式增長,特別是在2009年,制造旋挖鉆機的企業多達30家,推出近200個型號,銷量大約是2007年的3倍,市場保有量達到近4 000臺,市場進入空前激烈的競爭狀態。
2012年是我國機械工業發展中重要的一年,主營旋挖鉆機的企業也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梳理旋挖鉆機的行業結構,全面分析市場構成,以期為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
旋挖鉆機行業結構分析
1.旋挖鉆機行業是典型的寡頭壟斷競爭行業
目前國內旋挖鉆機行業市場集中度很高,三一、山河智能、中聯重科和宇通重工4家銷量最大的企業的市場份額之和(CR4)高達70%以上,是典型的寡頭壟斷競爭行業。寡頭壟斷競爭行業最大的特點是企業制定的市場策略會對其他企業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其他企業為了緩解負面影響,會采取相應的對策,最終導致策略發起者的事與愿違。因此,在制定任何市場策略時,必須考慮競爭對手可能做出的反應。
2.買方具有相當的議價能力
第一,旋挖鉆機產品價值高。旋挖鉆機是機電液一體化程度很高的大型高科技工程機械產品,使用最普遍的220型單價為400萬元左右。第二,旋挖鉆機市場需求量小,買方相對集中,個性化需求大,與施工緊密結合。第三,買方掌握的購買信息比較全面:一方面,旋挖鉆機產品價值高的特征決定了買方有全面收集購買信息的動力;另一方面,買方集中的特征意味著容易獲取產品信息。第四,各品牌產品差異化程度不高。目前各主要品牌產品都已經基本實現了產品系列化,產品配置相當,除底盤外,核心部件基本都來自力士樂、川崎、康明斯、五十鈴和卡特彼勒等國內外少數幾家知名供應商。
3.供方具有很高的議價能力
第一,旋挖鉆機的很多關鍵元器件、特殊原材料被國外少數企業技術壟斷,可供選擇的供應商很少,對進口的依賴性很大,這些進口關鍵元器件、特殊原材料的成本占旋挖鉆機總成本的比例很大。第二,幾乎所有的進口關鍵元器件、特殊原材料都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4.潛在進入者威脅低
第一,進入壁壘高。進軍旋挖鉆機行業必須擁有大規模的資本,也需具備長期的工程機械行業經營經驗或樁基礎施工建設經驗,這種高進入壁壘能有效遏止潛在進入者。第二,行業吸引力有限。旋挖鉆機的很多關鍵元器件、特殊原材料的供應商有限,要保證產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制造商只能從有限的供應商中采購,因此,各家的成本差別不大。在這種情況下,若新進入者以低價策略經營旋挖鉆機這種無法上規模的產品,只能獲得微利。
5.替代品威脅低
旋挖鉆機在樁徑大、鉆孔深的樁工程中優勢明顯。旋挖鉆機性能好、效率高,且污染小,在公路、鐵路、橋梁與大型高層建筑物的樁基礎工程中已成為首選設備,具有明顯的優勢。國外灌注樁鉆機設備中,旋挖鉆機占到2/3。因而從發展趨勢看,現在尚無具有相當規模的替代品威脅。
旋挖鉆機行業現狀分析
通過對旋挖鉆機行業的結構分析,再利用高級SWOT分析和核心競爭力三層次理論,得出旋挖鉆機行業轉換性層面的三大優勢與基礎性支撐性層面三大劣勢。
三大優勢:⑴面向市場的營銷能力,旋挖鉆機市場的崛起,與生產企業面向市場的營銷能力密不可分。隨著青藏鐵路的建設,相關國內大型工程機械企業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和較強的競爭能力,進軍旋挖鉆機行業,取得了可喜的成功,在進入該行業的第三年就全面取代了國外品牌,用了5年時間取得了跨越式發展。⑵超強的服務能力,不管是國內工程機械巨頭的徐工,還是民營企業的三一,抑或是后起的山河智能,無不是將服務塑造成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在售后支持等方面更是具備了國外制造商無法比擬的優勢,從而取得了良好的市場競爭力。⑶高效的資源整合能力。旋挖鉆機市場的崛起,依賴于各企業有效的整合產業鏈資源,實現全球范圍內采購,縮短了進入市場的時間,集中力量抓研發、營銷兩頭,中間制造環節只搞組裝和生產少許關鍵零部件,以全球化采購和高質量組裝確保產品品質。
三大劣勢:⑴面向市場的新產品研發能力不足。現在幾乎所有的旋挖鉆機制造商都實現了產品的系列化,但是在向小型化和大型化方向發展的同時,國內的生產研發創新能力不足日益凸顯,制造商普遍缺乏對旋挖鉆機基礎性和適應性的研究,建立在工程實際情況和客戶需求上的模擬工況研究和產品多功能化的研究上更是乏善可陳,使得研發出來的小型鉆機或者超大鉆機缺乏實用性與先進性。⑵國際化過程中出現集體性不適應。在國際化的背景下,旋挖鉆機取得了國內市場的成功,但是,面向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競爭很多企業仍然表現得無所適從。以高品質服務代替產品質量的做法并不符合國際慣例,此外,價格戰的陰影仍然困擾中國企業。⑶基礎性資源領域的缺失。我們必須看到,在目前行業火暴熱銷的背后,是高檔材料短缺,產品和工藝相對落后、進口外購件依然緊缺的現實,是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缺乏的現實。
新形勢下的機遇與挑戰
1.“后危機時代”旋挖鉆機企業面臨的危機
第一,國家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⑴隨著國家宏觀經濟走勢總體企穩,刺激經濟計劃必將在不遠的將來退出,國家未來發展是否仍將在高赤字下繼續拉動“鐵工基”等基礎建設存在不確定性;一旦鐵路等基建項目減少,將直接影響旋挖鉆機銷量。⑵房地產市場隨著國家調控將迎來低谷,小旋挖鉆機的推廣失去相對機遇期。⑶對可能出現的宏觀調控的擔憂。相信大家對2004年和2005年的宏觀調控記憶猶新,未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市場流動性充分增加,不排除國家出臺宏觀調控的可能性。
第二, 旋挖鉆機企業增多,競爭環境惡化。⑴自2009年以來,國內旋挖鉆機市場進入空前激烈的競爭狀態,同時土力、寶峨等國際品牌制造商在中國的本土化運營,也將對旋挖鉆機企業和客戶產生意義深遠的影響。⑵在市場保有量迅速增長,施工單價持續降低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客戶購買意向,如何把握優質客戶,降低客戶逾期風險,成為旋挖鉆機企業首要考慮的問題。⑶在基礎部件價格持續上漲,企業利潤持續降低的情況下,如何保證研發投入,如何保證產品升級換代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第三,國際市場需求急劇萎縮。⑴自2005年三一實現旋挖鉆機出口以來,以三一、宇通重工和金泰為代表的企業都加大了出口的銷售力度,出口市場成為了旋挖鉆機企業利潤的另一主要來源。但是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出口受到重創,特別是占旋挖鉆機出口市場70%以上的中東地區,石油價格大幅下跌,對工程機械的需求銳減。⑵歐美等國家實施的巨額的投資計劃,勢必導致美元等國際結算貨幣的貶值,加大了中國企業的出口風險。
2.“后危機時代”旋挖鉆機企業面臨的機遇
2009年,金融危機影響了旋挖鉆機企業的銷售,但是也帶來了行業調整與發展的機遇。旋挖鉆機企業有必要進行整合和發展,樹立行業利益大于企業利益的價值觀,共同推動技術進步和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第一,企業必須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加速具有市場血統的創新性的產品的開發。⑴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⑵針對重大工程以及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關鍵技術,加強新型基礎工程機械研發。⑶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⑷通過政策扶持及企業自身努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使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企業之間應當摒棄單純模仿、甚至是抄襲的陋習,切實加強技術積累,使企業的發展建立在雄厚的技術基礎上。
第二,企業需要加強對宏觀經濟形勢進行研究,重視行業發展研究。現在,繼《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這一綱領性文件之后,國務院又審議了《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一批相關政策法規出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網等大型工程的陸續上馬,必將對基礎工程機械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此背景下,為了保證行業合理有序的發展,企業 有必要加強聯合,共同對宏觀政策和形勢進行研究,并對此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
第三,加強客戶需求研究,變銷售模式為營銷模式,樹立具有高品質、高效率的產品品牌。⑴繼續發揚營銷服務的優勢,在已有基礎上大力推行技術性營銷。⑵拓展多渠道營銷,探索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多渠道營銷模式。⑶加強旋挖鉆機市場研究,加強客戶需求研究,改變贏利模式,達到與客戶的共贏,與行業共同成長。
第四,苦練內功,加強產品部件基礎性試驗和可靠性試驗,加強產品的精細化制作,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未來幾年,國內旋挖鉆機企業不光要面臨土力、寶峨等國際品牌在國內的競爭,更要在世界范圍內與國際品牌進行抗衡,這條道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來源:互聯網)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