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是改善農民生產條件、增加農業生產效益和轉移農村勞動力的必備前提,也是糧食增產的重要途徑之一。記者從不久前召開的第三屆中俄農機產品展銷洽談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國農業裝備產業發展迅速,但核心技術缺失、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開發應用不足,大型農業動力和高端復雜農機具進口依存度高達90%以上,技術原創能力不足、產業集中度低、持續創新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約著我國農業機械產業發展。
--我國農機裝備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糧食增產90%以上需要借助農業機械作為載體,如精量播種、秸稈還田、化肥深施、節水灌溉等農業機械化技術。受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內在需求拉動,特別是科技發展、農機購置補貼連年大幅度增加等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支持,近年來,我國農業裝備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產品種類不斷增加,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有效支撐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農機工業總產值達2898億元,同比增長33.7%,實現了連續10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農機制造國。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預計今年全國農機工業總產值將在3200億元以上。
通過市場導向、政府資金引導,企業配套投入,我國突破了典型農業機械數字化設計、可靠性與試驗檢測、精準農業等關鍵共性技術,取得了200馬力級農業動力與作業裝備自主核心知識產權,研制開發了精密播種、谷物聯合收獲、中耕植保、節水灌溉以及大宗農產品品質在線檢測與商品化處理成套設備等農業生產急需的重大產品,顯著縮短了部分關鍵環節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的實施,支持建立了若干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動行業共性應用基礎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培育壯大了一批創新型企業集團。通過組建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集聚了行業高技術研發、高素質人才隊伍、完備的研發條件和高端制造能力的產業化基地,聯盟以契約式為紐帶把行業產學研合作關系穩定化,牽頭組織行業發展戰略研究和策劃實施系列重大科技項目,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大因素制約我國農業機械發展
我國大型農業動力和高端復雜農機具進口依存度高達90%以上,大宗農機可靠性僅及發達國家40%,水、肥、藥利用率僅國際先進水平的50%。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樹君說,我國農業裝備產業核心技術缺失、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開發應用不足,高端產品匱乏、低端產品過剩,裝備技術水平和產品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我國農業及糧食安全生產及穩定供給存在巨大隱患。
首先,技術原創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支撐新產品開發。一方面,高校相關學科的萎縮,重要前沿和原始性創新匱乏,生物、信息、自動智能化高新技術與工程技術缺乏融合。另一方面,許多農業裝備技術研究院所轉變為企業后,其所承擔的共性、公益性技術供給職責大大弱化,院所缺乏投入的動力和供給的積極性,其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能力難以發揮。
擁有自己的農機制造業體系才能保障農業生產需要。黑龍江省農機學會理事長何堤說,國內一些插秧機關鍵件從日本進口,2011年日本遭遇地震后,這類插秧機在國內市場上脫銷,部分地區因此耽誤農時。國外一旦有封鎖或遭遇災害,停止對我國的零配件和整機出口,我國農業生產可受到嚴重影響。隨著國外研究儲備能力的不斷釋放,如果不能跟進技術創新,我國同國外差距有繼續拉大的趨勢。
第二,企業科研能力弱,企業作為主體參與創新的能力不強,研究、開發、生產不能形成有效的產業運行模式,產研、產學處于一事一議的松散合作階段,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創新機制尚未確立,制約了農機科技自主創新。我國農機企業8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超過2700家,但我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累計產值僅相當于美國約翰迪爾一家企業。具備研究能力的企業不足200家,僅占規模企業的7%,僅有20家企業建立了技術研究中心。
第三,多元長效機制缺乏,持續創新投入能力不足。李樹君說,目前每年國家財政科研投入中農業裝備占比不到0.1%,農機企業尚未成為投入主體,科技與金融未能有效結合,農機科研投資體系不完善,也嚴重制約著我國農業裝備技術的持續創新開發與應用。
--宜多舉措提高我國農業裝備產業水平
我國農業裝備行業承載著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的任務。業內人士建議,應結合農業發展需求研究農業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吸收工業化技術成果提升裝備水平,發展大馬力動力及配套作業機具,在玉米機收、水稻機插秧與機收等薄弱環節取得突破。
一要加強農業機械產業作為公益性行業的持續政策支持力度。鑒于農業機械產業具有普遍的公益性,建議設立農業機械公益性技術研究專項,持續支持農機作業技術原理和關鍵核心零部件結構原始創新研究。
二要加快建立農機行業共性科技創新平臺,深化產業聯盟建設。圍繞農用動力、收獲機械等重點領域,加快建立一批相對獨立和面向全行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共性科研創新平臺,設立平臺專項運行經費,支撐行業重大科研問題和項目的持續創新。支持以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以及產業聯盟承擔國家農業裝備重大產業技術創新研究,推進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
三要加大農機先進制造技術改造資金支持力度,建立新產品研究開發補貼制度。受制造能力制約,我國農機產品普遍可靠性不高,但受低價格、低利潤水平的影響,企業又無力投入先進制造能力改造,建議設立農機先進制造技術改造專項,提升產品制造質量。繼續實施好農機購置政策的同時,建議逐步加大對農機新技術產品開發、新技術推廣應用的補貼力度,鼓勵創新發展。
(來源:互聯網)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