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工程裝備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方向。到2015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年銷售收入將達2000億元以上。”在9月8日舉行的綠色船舶與海洋裝備創新發展及產業化論壇上,與會專家表示,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具有技術密集、資源消耗少、綜合效益高、關聯帶動能力強等特點,被譽為綜合工業之冠。有關資料顯示,造一艘大船,可拉動160個相關產業發展。專家建議:“作為沿海大省,河北應抓住機遇,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在主流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打造秦皇島、曹妃甸兩大造修船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
“未來幾年,環渤海經濟圈將成為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的重要基地。”出席論壇的有關專家認為。
據了解,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目前,我省已擁有山船重工、河北遠洋等一批海洋工程裝備企業。其中,山船重工已成為亞洲最大的修船基地,河北遠洋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民營航運企業之一。2008年,博邁科海洋工程設施制造基地項目在曹妃甸工業區裝備制造區舉行開工儀式。這一項目的開工,填補了我省大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空白,將實現船舶及其配套產業發展的重大突破。“但是,與先進地區相比,河北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仍處于幼稚期。”專家認為,主要表現在經濟規模和市場份額小;研發設計和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依賴國外;尚未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制造能力;配套能力嚴重不足等。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國際造船產業轉移和我國船舶工業結構調整的契機,有關專家建議,河北應打造秦皇島、曹妃甸兩大造修船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逐步形成以造修船為龍頭產業、以特種船舶和海洋工程為特色產品、以發展船舶配套產品為重要補充的船舶工業集聚區。
加強鋼鐵業與海洋工程裝備業的銜接合作
“造一艘普通大型船舶,需要消耗的鋼材總量就逾1萬噸。”中國工程院院士沈聞孫說,發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可以有力帶動河北鋼鐵、機械等關聯產業升級,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技術創新是我省海洋工程裝備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專家建議,河北應積極支持為大項目配套的關鍵船用設備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鼓勵我省機械、電子、環保等企業參與配套設備的研發,建立用戶、設計、建造、檢驗、高校等單位參加的、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的開放型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和機制,使產品開發和進入市場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還應充分利用河北鋼鐵業發達的優勢。”專家建議,加強鋼鐵業與海洋工程裝備業的銜接合作,積極引導鋼鐵企業與造修船企業開展以加強產業鏈配合為紐帶的合作合資,發展鋼材集中配送和預處理業務,鼓勵設立專業的鋼材加工處理中心,開展船舶分段制造,提高鋼材綜合利用率和企業經濟效益,實現船舶工業與鋼鐵工業的雙贏。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