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最近新興市場金融資產重新定價的沖擊,亞洲在過去幾個月內經歷了一輪資本流出。雖然迄今為止資本流出的總體影響依然受控,但一些國家面臨較大的壓力。
報告稱,全球流動性趨緊以及一些國家自身的結構性障礙將影響增長。但對大多數經濟體來說,出口逐步回升以及強勁的國內需求能夠部分地抵消該影響。
不過,IMF警示稱,全球融資條件可能進一步收緊,并引發新的資金流出、資產價格下滑和金融條件趨緊。IMF建議,應對資本流出的“主要防線”是靈活的貨幣匯率以及謹慎使用旨在撫平波動并確保市場有序運行的外匯干預措施。而且在資本流出時,實施管控“可能會事與愿違”,而是應當考慮取消之前對資本流入的管控,并進一步放開對更穩定資本流入源的限制。
中國基本未受市場波動影響
自IMF今年4月發布上一期《地區經濟展望》以來,隨著市場對美聯儲退出QE的預期造成資本從很多新興市場流出,一些亞洲經濟體面臨的全球環境越發復雜。
10月的最新報告顯示,隨著股票價格下跌,收益率曲線變陡,各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國內金融條件趨緊。9月美聯儲延遲縮減QE的決定緩解了資本流出壓力,市場隨之有所好轉,但總體仍然低于5月水平。
IMF認為,資本流動逆轉反映了發達經濟體的收益率上升且有更多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但同時亦反映亞太地區的內部因素??尤其是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前景總體減弱、金融失衡、對外順差降低以及各國具體的脆弱性。不過,盡管市場波動性上升,IMF認為,從大局看,美聯儲縮減QE的影響“基本可控”,且9月美聯儲推遲退出的決定進一步減小了壓力。事實上,盡管自5月22日以來資本流出規模很大,但仍遠低于去年9月至今年4月期間的累計流入。此外,匯率貶值也較為有序,貨幣貶值也將有助于提升經濟體的競爭力,支持增長。“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匯率和利率波動對公司或銀行(行情專區)的資產負債表形成壓力。”
趨緊的外部融資狀況和自身結構性障礙將影響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但是在依然有利的金融條件和抵御能力較好的勞動力市場支撐下,這些國家也擁有一些有利因素,包括發達經濟體增長加速、本幣疲軟以及國內需求旺盛。
報告稱,中國基本沒有受到最近的金融市場波動影響。雖然經濟活動受益于外部需求的回升,但由于必須繼續采取措施降低信貸過快增長,并消化過去幾年的經濟過熱,經濟增速會有所放緩。
由于結構性因素將推動中國穩步進入增長更慢的通道,IMF預計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會減緩至7.6%,2014年持續降至7.3%。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食品(行情專區)價格的趨穩意味著通脹將不再是問題。
警示新一輪資本流出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IMF在報告中警示稱,全球融資條件可能進一步收緊、并引發新的資金流出、資產價格下滑和金融條件趨緊。因此,基本面較弱且有風險敞口的亞洲經濟體可能會受到更大影響,尤其是那些企業和銀行資產負債表錯配的經濟體。
報告稱:“美國經濟的走強從貿易渠道長期來看會有所助益,但其在亞洲產生的直接效應會對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亞洲地區的一個潛在風險來自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中金融失衡的累積。最近幾年高風險的企業借款有所增長,利差被壓縮到異常低的水平,且缺乏充分數據,進一步加深了不確定性。大多數情況下,穩健的企業和銀行資產負債表理應能抵御可能發生的沖擊,但目前來看,讓借款成本和市場門檻回到歷史標準將帶來巨大壓力。
風險的第二大潛在來源是投資急劇下跌,尤其是中國和印度。IMF稱,鑒于亞洲高度的區域一體化,任何較大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的意外放緩,都極具破壞性,尤其是對韓國、中國臺灣和大多數東盟國家和地區而言。
對日本而言,如果沒有全面實施可行的財政整頓和結構性改革,該國的新宏觀經濟框架在提升增長和通脹預期方面可能不太有效,且貨幣政策將負擔過重,這也會對亞洲其他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首要任務是推進金融改革
因此IMF建議,有必要建立清楚、可信、充分溝通的連貫宏觀經濟框架,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宏觀審慎工具以及資本流動管理措施。
報告稱,最近的經驗表明,“龐大的儲備不足以避免基本面已失衡情況下的金融市場波動性”。對亞洲地區很多經濟體來說,由于可能引發資本流出、通脹升高、信貸質量擔憂或財政脆弱性,宏觀經濟政策可能無法提供更多支持。因而,結構性改革在重振經濟增長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面對集中的資本流出時,IMF建議“主要防線應當是靈活的貨幣匯率以及謹慎使用旨在撫平波動并確保市場有序運行的外匯干預措施”。
IMF建議,中國的首要任務是放慢信貸增長,尤其是影子銀行部門信貸的增長。這需要更多利用利率作為主要貨幣政策工具來提供支持。
在金融政策上,宏觀審慎政策應當作為對穩健宏觀經濟政策框架的補充,在維護金融穩定方面繼續發揮作用。
“中國的首要任務是推進金融改革,以防止風險進一步積累,促進投資的更有效分配,并提高家庭資本收入。”報告建議,主要步驟包括放開存款利率、加強監管(包括對影子銀行的監管)以及通過引入存款保險(行情專區)和針對瀕臨破產機構的正式處置機制來解決普遍的“隱性擔保”觀點帶來的道德風險問題。
對于資本流動管理措施,IMF提醒到,當國際資本涌入時,一些經濟體可以對流入采取管控措施,但在非極端情況下,“全球形勢收緊時,對資本流出實施管控可能會事與愿違”。而是應當考慮取消之前對資本流入的管控,并進一步放開對更穩定資本流入源的限制。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