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合作第三極
去年11月7日,中新雙方在新加坡簽署了“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框架協議,正式啟動以重慶為運營中心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
1月8日,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重慶舉行。該項目作為中新政府間又一個高起點、高水平、創新型的示范性重點項目,必將進一步推動重慶與新加坡的寬領域、深層次全方位合作,成為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新引擎、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帶動內陸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開放發展。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當日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新重慶項目將有別于中新蘇州和天津項目,不再劃定地理邊界,包括重慶在內的中國西部,甚至“一帶一路”沿線城市都將在該項目的覆蓋范圍內。
1月8日下午,中新(重慶)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這標志著中國和新加坡之間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正式開始運營。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當日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新重慶項目將有別于中新蘇州和天津項目,不再劃定地理邊界,包括重慶在內的中國西部,甚至“一帶一路”沿線城市都將在該項目的覆蓋范圍內。
中新再建高級別對話機制
第三個中新合作項目選擇重慶作為項目運營中心,將金融服務、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術作為重點合作領域,確定項目名稱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該項目將形成合作網絡,推動西部地區的發展。
在管理機制上,中新戰略性的互聯互通項目有三個層次,最高層次是由兩國領導人參與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協調理事會,理事會的主席是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和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
第二個層次是兩國商務部牽頭組建的工作委員會,中方由國家19個部委相關負責人組成。
第三個層次是實施委員會。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除重慶市相關部門領導外,包括外交部亞洲司、發改委西部司、工信部、住建部等多部委亦有相關負責人擔綱委員會委員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跨部門的中新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是繼中新兩國設立副總理級的雙邊合作聯合聯委會(JCBC)、跨部門的蘇州工業園區和天津生態城兩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聯合協調理事會(JSC)后,又一個高級別雙邊合作對話機制。
此外,重慶方面設立了一個管委會,由重慶政府近十八個部門的人員,以及新加坡八個部委的人員和六個方面的專家一起參加。管委會下設四個專門委員會,即金融服務、航空產業、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部門。
據了解,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管理委員會主任由重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翁杰明擔任,副主任由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凌月明和副市長陳綠平擔任。
將建新渝基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中新(重慶)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了解到,重慶地方融資平臺渝富集團,有望和新加坡淡馬錫、絲路基金、平安集團共同發起設立中新互聯互通產業基金??新渝基金。
淡馬錫是由新加坡財政部負責監管的投資公司,其運營模式為可概括為“國家控股、集團化管理、公司化運作”。
而作為重慶市8家地方融資平臺公司之一的渝富集團,起初設立目的是幫助當地多家金融機構處置不良資產。此后逐步發展成為業務涵蓋土地整理、土地收儲、金融控股等的集團公司。
2015年,渝富集團旗下的重慶渝富資本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還擔任了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的母基金管理人。
而新渝基金成立后,或將投向兩個方面,一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的園區建設;第二是園區內的企業融資。
特殊合作形式
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職總秘書長陳振聲說,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園取得了成功,中新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是有戰略意義的,但又和前兩個合作項目有非常大的不同。
黃奇帆用了“存量+增量”,“有形+無形”來解釋該項目和其他中新合作項目的區別。
“存量+增量”是指過去幾年,新加坡一直是重慶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在重慶已建和在建的項目是“存量”,將納入示范項目政策機制空間,進一步助推其發展;而1月8日簽約的60億美元項目,則大部分是增量。
“有形+無形”,“有形”是中新雙方會在重慶兩江新區內共建一個物流產業園,而“無形”則是指該項目不受園區和自貿試驗區那樣的空間限制,可以自由選擇落地點,但互聯互通的中心是在重慶。
黃奇帆說,通過四大方面的建設與政策協調,中新重慶項目將有望縮小西部物流與融資成本與沿海地區的差距。
黃奇帆進一步解釋說,中新重慶項目強調“互聯互通”,未來將著重在“金融、航空、物流、信息通訊”發力。
而陳振聲亦稱,現代金融業將涉及到融資、跨境人民幣交易、跨境上市等;在航空物流方面,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將推進重慶的航空物流與新加坡樟宜機場的合作。在航空以外,新中也要合作實現重慶的水路、陸路和空路物流的整合,并打通西部各省市的稅收程序。
此外,在信息通訊方面,“還要借助電子政務等現代資訊科技,簡化物流和融資的程序,推進相關政策的協調。”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在中新兩國就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簽署的框架協議里,寫明新加坡不排除與西部其他城市合作搭建項目網絡的可能。
這意味著,盡管成都和西安在與重慶的競爭中落敗,但未來中新重慶項目或與上述兩座城市在“金融、航空、物流、信息通訊”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
具體而言,陳振聲表示,新加坡與西安在旅游與物流方面,有很大的合作潛能,新加坡也會繼續重視在成都的投資,“我們在成都有一個雙方合作的新川創新科技園,我們會繼續著重那里的發展。”
(來源:全球五金網)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