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和夏普開發的量子點型太陽能電池采用“中間帶方式”,即制作出將量子點三維排列的超晶格構造,形成吸收紅外光的中間帶,以此提高轉換效率。根據荒川等人的研發團隊在2011年進行的推算,設置4個以上中間帶可將理論單元轉換效率提高至近80%。
此次采用MOCV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法)在GaAs基板上制成層疊了五層InGaAs/GaAs類量子點層的構造。據介紹,能獲得出色單元轉換效率主要有以下兩個理由:第一,將量子點的尺寸等控制在最佳水平,由此可以防止形成捕獲電子從而降低轉換效率的能級。第二,優化了在單元表面設置的防反射膜(MgF2/ZnS膜)的設計。
此次開發的太陽能電池單元的開路電壓為0.9V,填充因子(FF)為0.8。據荒川介紹,今后“將把量子點的母材換成帶隙大于GaAs的GaN和InGaAsP,同時還將優化量子點的層疊數和母材質量,希望能使單元轉換效率提高至30~40%”。
除了上述成果外,東京大學和夏普還成功地在柔性基板上制作出了量子點型太陽能電池,這在業界也是首創。具體方法是在GaAs基板上采用MBE(分子束外延法)形成十層的InAs/GaAs量子點層,然后將其上下翻轉貼在樹脂(聚酰亞胺)基板上。粘合材料采用基于銀(Ag)納米粒子的導電性環氧樹脂材料,即使在200℃以下的低溫條件下也能牢固地粘合。
采用樹脂基板后,除了可以耐彎曲外,還將電池單元的重量降至0.028g/cm2,僅為采用GaAs基板時的1/10。單元轉換效率約為10%。
東京大學和夏普將在從3月15日開始于早稻田大學舉行的“第59屆應用物理學相關聯合演講會”上發布以上兩項成果。演講序號分別為18a-C1-8(業界效率最高的量子點型太陽能電池)和18a-C1-9(柔性基板上的量子點型太陽能電池)。
(來源:互聯網)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