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的軸承工業發展迅速,特別是2007年是中國軸承工業實現快速穩健發展的一年。全國軸承企業有1400多家,軸承行業銷售收入達760億元,比2006年銷售增長22.6%,F在軸承行業從業人員約30多萬人,其中高級人才所占比例大大提高。
關于我國軸承工業的發展狀況及未來發展趨勢,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理事長張?凡接受了訪談。
國內軸承工業發展現狀
張理事長介紹道,目前,軸承行業整體發展情況有兩個特點:一是行業的企業數量過多、過散,按國家統計局對限額(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企業統計,全國軸承企業有1400多家;二是規模性的增長較快。按照我國軸承行業現在產能的增長速度,“十一五”規劃的產能目標有可能提前兩年半達到,而產量現在已經完成。但是,其中一些產品的技術水平還難以達到規劃預定目標,這些技術和產品質量上的差距也是我們與國外軸承的差距所在。面對與國外的差距,軸承協會規劃從“十五”開始,用3~4個五年計劃,使我國由軸承生產大國向軸承強國轉變。為此在行業中實行了“一個推動,兩個加強”的工作方針。即:全力推動軸承工業的發展,加強行業的信息服務,其中包括統計信息、技術信息,以及各方面的人才管理,真正起紐帶和橋梁作用;加強國際交流,讓企業跟國際接軌,走向世界,在行業發展思路上實現一個根本轉變,即從原來的規模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今年第一季度,軸承行業運行狀況總體上仍保持了較快增長勢頭,但由于原材料等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物價、人力成本增加太大,軸承企業面臨上下游兩個市場的雙重擠壓,運行難度加大、經營風險加重、軸承企業的發展和生存面臨巨大的壓力。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軸承企業必須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水平和附加值,改進生產工藝,狠抓節能降耗。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降低成本,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張理事長表示,原材料上漲對整頓行業,優勝劣汰,對整個軸承行業的發展是有利的,所以這是協會今年關注的一個重點。同時,為響應國家產業政策,協會把節能減排工作納入了2008年的工作重點。節能主要是通過采取更先進的熱處理工藝,淘汰老設備等來改善,還包括節材,如采用冷輾擴技術提高材料利用率等,這樣就能從行業內部部分的消化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
同國際軸承企業的差距
現在,國外獨資企業產能占中國軸承產能不到20%,但在高端市場占有的比例約70%。出口的21.51億美元中,既包括外企也包括內企,但是進口的21.55億美元中則大部分是國外的軸承,這些都是高端產品。所以國內企業要有危機感、緊迫感。因此,根據我國的特點,“十一五”或后期,能有部分企業或部分產品可與國際抗爭。而微小型軸承、電機軸承等目前已與國外基本接軌,我國的微小型軸承在噪聲、精度和壽命等方面都很有優勢;大型軸承如軋機軸承、關節軸承有些技術也接近國際水平。此外,行業要求從工藝穩定入手,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積極推進名牌戰略,F在國內的企業瞄準國外企業的先進技術水平,靠自身產品研發、技術與外企競爭,大企業集團、小巨人企業都做的不錯,很多企業都主動把自己的優勢和產品的特色結合起來,在某類產品上與國外品牌展開競爭。針對我國軸承行業生產集中度低、研發和創新能力低以及制造水平低等現狀,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促進我國軸承工業的發展。協會將推進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從攻關、技術上提高產品質量,大力推行產學研聯合的道路,重視和抓好精密制造、智能制造、數字制造和微納米制造等關鍵技術,抓好先進工藝及裝備的推廣應用,組織行業繼續深入地開展共性技術攻關。
縱觀國際國內,2008年經濟運行的不確定因素增加,為我國的軸承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張理事長表示,希望通過行業協會和企業共同努力,到2010年,有部分企業和部分產品達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水平,為躋身世界軸承強國行業奠定基礎。到2020年,可以實現由軸承生產大國邁入世界軸承工業強國的行列的奮斗目標。屆時,全國軸承行業主要產品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達到同期國外大公司同類產品水平;重大裝備配套軸承實現國產化;設計和制造技術達到同期國外大公司水平;擁有一批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有3~5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知名品牌,成為國際競爭力較強的企業;行業生產和銷售總規模位居世界前列;有2~3家內資控股企業進入世界軸承銷售額前10名;行業生產集中度CR30達到80%以上。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