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后機身涂有象征天空藍色和大地綠色的客機,輕盈地舒展雙翼,穩健地降落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第四跑道上。從這一刻起,藍天上終于有了一款屬于中國的、完全按照世界先進標準研制的大型客機。這是我國民用航空領域的一次重大跨越,標志著中國朝著實現航空強國的夢想又近了一步,中國航空工業實現了重大突破。
中國民機產業的跨越
“這不是一個人的作品,這是整個中華民族凝聚而來的作品。”“運10”副總設計師、C919專家組成員程不時說。
“C919”的“C”來自中國(China)和商飛公司縮寫(COMAC)英文的第一個字母。
大型飛機是大國重器,是制造強國的重要標志。研制和發展大型民用飛機,是一個國家經濟、工業、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對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2006年,C919大型客機列入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從2008年7月啟動研制以來,歷經近9年的艱難跋涉,終于走出了一條“中國設計、系統集成、全球招標,逐步提升國產化”的發展道路,形成了“自主研制、國際合作、國際標準”的技術路線。
研制人員攻克了包括飛機發動機一體化設計、電傳飛控系統控制律設計、主動控制技術、全機精細化有限元模型分析等在內的100多項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形成了以中國商飛公司為平臺,包括設計研發、總裝制造、客戶服務、適航取證、供應商管理、市場營銷等在內的我國民用飛機研制核心能力。
同時,一個以上海為龍頭,陜西、四川、江西、遼寧、江蘇等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參與的民用飛機產業鏈正在形成,提升了我國航空產業配套能級。
“C919的成功首飛之于中國商飛,乃至整個充滿活力的中國商用航空業,都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亞太區總裁林世偉說。
創新驅動戰略的成果
大型客機被稱為“現代工業之花”。伴隨著ARJ21新支線飛機交付運營、C919大型客機首飛試飛和中俄遠程寬體客機立項研制,我國民用飛機正在向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快速推進。
張淼,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C919型號副主任設計師。從C919項目立項之初,張淼就主持C919大型客機超臨界機翼和部件的氣動設計,并最終實現了減阻5%的目標。他告訴記者,C919采用的是完全自主設計的超臨界機翼,這種機翼是民機時代性和先進性的重要標志。他和團隊前后設計了約600副機翼,150副小翼及400多副帶吊掛/發動機短艙的一體化機翼,通過大量的設計實踐,最終明確了一體化、弱激波的先進設計理念。經歷2000多次的設計篩選,屬于國產大飛機的超臨界機翼最終定型,氣動特性已經優于競爭機型。
通過“上海市民機創新工程”和近百項科研項目支持,上海交大與中國商飛創新校企產學研用機制,共建民機先進制造工藝技術中心、民機維修工程研究中心等聯合研究平臺,共同培養高水平、多層次、多類型的航空專門人才。清華、上海交大、北航、西工大等國內36所高校參與開展技術攻關和研發,建立了多專業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的協同科研平臺,構建起“以中國商飛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民用飛機技術創新體系,初步走出了一條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創新發展之路。
以第三代鋁鋰合金、復合材料為代表的先進材料首次在國產民機大規模應用,總占比達到飛機結構重量的26.2%;推動了起落架300M鋼等特種材料制造和工藝體系的建立,促進了鈦合金3D打印、蒙皮鏡像銑等“綠色”先進加工方法的應用……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標志著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取得新的重大成果。通過C919和ARJ21新支線客機研制,我國掌握了5大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加快了新材料、現代制造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群體突破,推進了流體力學、固體力學、計算數學等諸多基礎學科的發展。
帶動制造業脫胎換骨
現代民用飛機發展歷史表明,一款飛機的研制歷程就是一條陡峭曲折的曲線,它每向上、向前一步都要面對一個新的幾乎不可逾越的障礙。
令人欣喜的是,C919正在讓中國工業制造業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從大部件裝配廠房、鈑金廠房、表面處理廠房、數控機加廠房,到自動化裝配生產線、蒙皮鏡像銑設備以及數控蒙皮滾彎機、噴丸強化機、12米陽極化生產線、12米退火實效爐……這是中國航空工業挺起的脊梁。
一支以青年為主體的民用飛機研制骨干隊伍也隨著大飛機成長起來。2008年成立以來,中國商飛公司堅持“依靠人才發展項目,依托項目培養人才”,人才數量從組建時的3000多人增加到超過1萬人,并在飛機研制實踐中培育起一批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民用飛機領軍人才和骨干人才。這支隊伍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航空報國精神和工匠精神,堅持“長期奮斗、長期攻關、長期吃苦、長期奉獻”,堅持“精湛設計、精細制造、精誠服務、精益求精”,全面開展創新創業創造實踐,孕育了大飛機精神。
中國商飛公司C919大型客機專家咨詢組成員吳興世表示,首飛成功之后,C919就將進入高強度、大密度試飛階段,以保證按期取得適航證,拿到走向市場的通行證;還要做好批量生產的準備,同時做好客戶服務的各種準備工作;最后還要通過高效安全的飛行記錄來進入市場,站穩腳跟,在客戶服務中實現發展,“這個路還很長、很艱巨”。
(來源:互聯網)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