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全國煤炭工作會議,明確了煤炭生產以大型煤炭企業、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現代化煤礦為主,基本形成穩定供應格局,到2015年,形成10個億噸級、10個5000萬t級特大型煤炭企業;全國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75%以上,千萬噸級煤礦達到60處。近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推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意見,如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若干意見》國家安監總局、國家煤監局、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小型煤礦機械化的指導意見》。國家上述政策的出臺和全國煤炭工作會議精神,明確了“十二五”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總體目標,煤炭工業新的發展形勢對煤礦裝備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煤炭生產集約化,要求煤礦裝備向成套化、高可靠性方向發展;煤炭工業安全生產,對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煤礦裝備要求增加。
“十二五”煤機裝備技術發展趨勢是:適應我國煤礦地質和生產特點、發展具有高可靠性和智能化煤機成套裝備,不斷提升煤礦生產效率;建立和優化標準,加大投入,攻克裝備穩定性、可靠性等技術難題,提高單機的各項技術性能,實現裝備支撐、引領、服務煤炭生產的需要;按照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要求,提升裝備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實現裝備的可視化和遠程監控,逐步實現生產系統全部自動化和數字化。產品創新和發展重點如下。
(1)4.5m以下厚及中厚煤層成套裝備研發。
我國4.5m以下厚及中厚煤層煤炭儲量占全部儲量的50%,研究4.5m以下厚及中厚煤層成套裝備對提高礦井生產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要研究快速采煤新方法、新工藝以及超長工作面開采技術與系統配套技術,提高現有采掘裝備技術水平、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推動我國煤機裝備的升級換代,實現中厚煤層工作面高效自動化采掘,達到年產1000萬t。
(2)薄煤層成套裝備研究。我國1.3m以下的薄煤層煤炭儲量占全部儲量的20%,研究1.3m以下薄煤層成套裝備對提高資源回收率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要開發適合薄煤層的采煤機、液壓支架、刨煤機等,并形成綜合配套能力,提高生產效率,形成工作面單產150~200萬t/a的生產能力。
(3)提升設備。要開發研制適用于年產1000萬t的特大型深井礦井提升設備,改進和完善恒減速、恒力矩液壓控制系統,研制大容量提升電動機變頻調速裝置;完善計算機全數字監控自動化運行系統。
(4)煤巷掘錨一體化聯合機組的研制。根據國外掘錨機組的發展趨勢,同時要結合我國國情和煤礦實際,開發研制集切割、裝運、行走、錨桿支護、機載、除塵等功能為一體的掘錨聯合裝備機組,大大提高掘進速度。
(5)高效巖巷掘進成套裝備研制。我國國有重點煤礦掘進巷道中約有1/3是巖石巷道,且隨著煤炭開采的深度不斷加大,巖巷掘進將是一個重點解決的問題,目前巖石巷道掘進主要使用鉆爆法,月進尺僅為40m/月左右。需要研制高效巖巷道掘進成套裝備。
(6)井下主要設備可視化、可控系統研究。應用計算機和通訊技術,解決井下主要設備遠程傳輸和控制難題,實現井下主要設備運行井上可視,主要設備井上可控,幫助技術人員實現遠程控制、故障診斷、安全運行等,提高自動化水平。
(7)大型高效選煤廠設備國產化、自動化。為適應煤炭洗選加工的要求,應開發研制單機處理能力為1000~2000m3/h的新型浮選機,其主要參數能夠實現自動控制。
開發研究并解決300~400萬t/a以上大型選煤廠的集中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技術與裝備,實現選煤廠的全過程的主要工藝參數的在線檢測,實現跳汰機、浮選機、重介旋流器、壓濾機等主要分選設備單機自動化控制和選煤廠全廠的綜合自動化控制。
(8)大型露天設備國產化研究。國內外露天礦技術發展總的趨勢是開采規模大型化、生產連續化、裝備現代化。智能礦山的研究與開發,是露天礦科技進步的發展方向,采礦技術正向液壓化、聯動化、自動化發展。
(9)煤礦主要機械裝備的節能技術。現在煤礦設備功率越來越大,礦井、選煤廠主要機械設備容量約占礦井總電力負荷的70%~80%。可對井下采煤機、通風機、提升等設備采用CST可控技術,實現能效的提高,實現節能減排。提高礦井、選煤廠主要機械裝備的自動化運行水平,提高機械運行效率,避免設備的空載、輕載運行,達到節能效果。對礦井、選煤廠主要機械設備配備節能型拖動系統,結合變頻裝置的技術發展,充分發揮這一節能裝置在煤機設備上的作用,實現高效、節能。
(來源:互聯網)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