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來襲,汽車制造業在這一輪全球性經濟衰退大潮中未能獨善其身,就連全球最大、最具增長潛力的中國汽車市場,也節節敗退,增速從兩年前的超過30%回落至3%左右,中國汽車制造業正處于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
作為本屆論壇上唯一一位來自汽車行業的新領軍者年會導師,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最近考慮最多的便是中國汽車制造業如何應對紛繁復雜的挑戰以及怎樣贏得未來。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長期任務,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還在于性價比優勢,我們還無法在短期內做到技術最強,但我們完全有能力做出性價比最優的產品!彪m然北汽所在的汽車行業整體低迷,但徐和誼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仍然對中國汽車制造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歐美高端制造業或將回流
這位首鋼出身,擔任過北京市經委副主任的董事長,不僅對汽車行業發展趨勢有準確的判斷,對全球經濟走勢同樣有著獨到的見解。
對于處于衰退期的全球經濟形勢,徐和誼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剛經歷了金融危機和歐洲危機,兩大危機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從制造業的角度來看,各大研究機構發布的PMI指數都在50的榮枯線下,這說明制造業也一直處于萎縮的狀態,將會影響全球經濟生產總值。
整體經濟低迷下的中國制造業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徐和誼對“中國制造”的未來競爭力感到擔憂,“‘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帶來新能源的廣泛應用和智能制造的普及,這可以有效降低發達國家的制造成本,非常有可能使歐美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進程加速,歐美一些跨國公司的高端制造業就有可能逐漸回流,中國這一世界制造大國就有喪失技術來源和競爭優勢的危險!
具體到汽車制造業,徐和誼分析,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日益臨近,汽車工業的科技進步由量變到質變,汽車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的載體,在傳統內燃機方面,缸內直噴和稀薄燃燒技術、電控電動氣門、可變壓縮比、停缸控制技術等,在近幾年內都在陸續實現產業化。
“在汽車制造方面,大眾汽車已發明了一種名為‘模塊化橫向矩陣’,即MQB的全新生產戰略,通過標準化某些諸如軸距、輪距、前后懸的尺寸、發動機支架點等部件的參數,在同一條生產線上生產所有型號的汽車。此外,汽車材料輕量化技術、替代燃料技術、汽車電子新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也都方興未艾。”
在談到汽車制造業發展趨勢時,徐和誼對中國汽車生產商的競爭優勢感到擔憂,他坦言,面對“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汽車生產廠商將面臨更難追趕核心技術的局面。
借力而為
全球產業格局裂變的情況下,以汽車行業為例,國內企業應該如何把外部環境的變化轉變成內部發展的機遇,遵循怎樣的價值觀才能度過危機?
徐和誼認為,提升核心競爭力是當務之急。
在他看來,中國汽車產量在行業發展的60年里巨幅增長,全球每5人中就有1人的車輛是中國制造,但中國車企的品牌溢價很低,盈利能力很弱,又受制于缺少核心技術的硬傷,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要想維持企業的發展,比以往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形勢更為嚴峻。
“中國汽車企業到了必須要加強自我雕塑、走自主創新之路的時候了!毙旌驼x堅稱。
然而,怎樣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實現這一目的?徐和誼堅持認為,自主創新離不開合資合作,深化合資合作有利于自主創新。
汽車界有一句行話:“一款車的銷售,70%是在開發階段完成的。”因此,徐和誼認為,在技術研發領域,中外雙方通過長期合作建立相互信任,中方可以與外方在更深的層面探索更多的合作!氨热缭诩夹g領域,外方可以有條件地出讓一部分技術資源,讓中方以此為基礎開發中國品牌的產品和技術,雙方還可以進行聯合技術研發,分擔研發成本,實現技術共享!
本土車企技術儲備有限的當下,這種借力而為的策略顯得務實且可操作性較強。
“未來中外合資企業仍將在中國汽車工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當本土車企紛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作為國內第五大汽車集團的掌門人,徐和誼做出冷靜的判斷。
來自權威部門的數據佐證了徐和誼的觀點。目前,在乘用車市場,合資品牌汽車占銷量的60%以上,而產值占乘用車企業總產值的80%以上,利潤更是占汽企利潤總額的95%以上。而自主品牌陣營則處于行業邊緣地位,經營困難。來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統計,自主品牌車企的利潤率自2008年起呈現下滑趨勢,2011年僅為0.53%。
“未來自主品牌則將進入重塑品牌的進程,爭取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獲利能力與品牌美譽度!毙旌驼x稱,具體來講,企業可持續發展,一是要確定適合企業發展的商業模式,二是為各個層面的崗位尋找合適的人才,三是加強品牌推廣與營銷。
不僅如此,企業還要時時把握全球和國家的大勢來為自己制定可持續的發展戰略。
作為導師,徐和誼認為,目前中國企業家精神中最需要增強的是企業品牌的樹立和創新精神,“在不少百年品牌和知名品牌中,我們看到他們的企業家都是具有十分開放的心態和創新的精神。日本京瓷的稻盛和夫、蘋果的喬布斯、海爾的張瑞敏等企業家每天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以及對消費者需求的敏銳洞察!
身在汽車行業中披荊斬棘前行的領跑者,徐和誼不僅感受到挑戰,更看到了機遇,“中國制造業、中國汽車廠商乃至其他行業的企業在全球經濟增長平緩的情況下,正是加速品牌建設的好機遇。網羅高端人才,提高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中國的企業家們應該抓緊這一機遇,加速成熟!
(來源:互聯網)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