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商務部網站發布《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 “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預計在“十二五”期間,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年均增長10%。到“十二五”末,規模將達到2.5萬億美元。
機電一直是我國外貿的拳頭產品,在全部外貿總額中可占半壁江山。據規劃透露,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強對重點行業出口的分類指導,加快重點行業出口基地和出口基地企業建設。
商務部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在中國外貿領域,特別是占比較大的機電行業中,如何占據研發、品牌以及銷售渠道等微笑曲線的上方,而非密集處于下方的加工制造是最核心的問題。
高附加值行業增速高
上述《規劃》明確,機電產品出口的質量和檔次將進一步提升,大力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一般貿易出口中高新技術產品占比進一步提高。《規劃》發布了“十二五”時期25個重點行業各自的進出口主要目標與任務,具體包括汽車、機床、視像設備、摩托車、電子音響、計算機等。
中國機電產品是“中國制造”的核心,但往往也是低附加值、高耗能產品的代名詞。為此,新規劃中貫穿著一條結構調整的主線。統計發現,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高附加值行業出口目標普遍高于傳統行業,航天裝備行業設定的出口增速最高,到2015年,出口將達到40億美元,年均增長近30%。
每個分項行業目標都側重“質的提升”。例如在生物醫藥行業,到2015年,醫藥產品出口達到700億美元,年均增長約19%,其中高附加值醫藥產品出口占1/3以上,并從污染較為嚴重、能源消耗較高的大宗原料藥、中間體出口向高端的特色原料藥、藥物制劑、中成藥、生物技術藥物出口方向轉變。
相比之下,傳統優勢產業一般出口目標都比較低,有些還低于機電產品整體10%的出口增速目標。比如在家用電器行業,到2015年,出口預計達到6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只有8%。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專家李健表示,從不同行業目標高低不同來看,國家更希望由此帶動高附加值產品發展,而像家電這種傳統產品既有盤子比較大,附加值相對也低,出口增速目標不能設得太高。
此外,“十二五”機電產品將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戰略。重點抓好清潔能源、高檔數控機床、船舶、鐵路機車、汽車、航空、通訊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具有突破性帶動作用產業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工作。
“擴大機電進口也是源于國內旺盛的需求。”李健說,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需要擴大投資和更新設備,加大進口有利于相關產業升級。
瞄準新興市場國家
從5月結束的廣交會細分市場情況看,中國與歐美傳統市場成交額明顯下滑,歐債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仍在持續發酵。相較而言,與拉美、東盟等新興市場成交額增勢明顯,與金磚國家成交增長11%,其中與印度成交額增長最快,達60.5%。
新發布的《規劃》指出,機電產品出口要推動市場結構從以傳統市場為主向多元化市場轉變。鞏固歐美日傳統市場,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努力將對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的出口占比提高到40%,增量占比提高到65%以上。”
李健分析說,歐美國家在家電等機電產品消費已經相對飽和,而新興市場國家仍在快速發展期,對機電消費品和工業設備均有較大需求。中國有些低端機電產品和很多發展中國家趨同,但也有很多產品非常具有競爭力,而且我們也逐步向高端產業靠攏,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
規劃還有這樣的表述: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加大對重點市場投資,建廠設點,擴大海外生產規模,貼近銷售市場,帶動產品、技術和服務出口。
“我們需要鼓勵機電企業‘走出去’,到新興市場設廠。”李健說,這既可以帶動當地就業,提升品牌認可度,也有利于擴大我國出口,如果從整機出口轉至核心零部件出口,不僅可以優化配置,而且出口附加值也能增加。
除拓展新興市場國家外,作為加工貿易大戶,《規劃》還提出,推動加工貿易企業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向中西部地區有序轉移,中西部加工貿易占比從4%提高到10%。
在李健看來,加工貿易占中國貿易比重超過40%,沿海低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衰減,農民工回流使得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必不可少,而且往往大項目轉移能帶動相關配套產業隨之而去,可以強化承接地工業基礎。
(來源:網絡)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