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過去的5年(2006-2010年)完成了一次自我換血和提升,產業規模飛速成長,企業實力日益增強。這5年間市場增量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速度,2010年預計銷售額將超越3500億元。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預測,到2015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銷售額將達到9000億元。那么。在未來的5年(2011-2015年)中,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將會出現哪些變革?本土企業將會發生怎樣的蛻變?我們對未來5年的行業變革與走勢進行了9大猜想,涉及市場、產品、規模、格局、思路、趨勢等等。
猜想一:市場規模達到9000億元
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的“由外需轉內需”成為“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轉變方式最大亮點,也再一次燃起了工程機械行業欲在“十二五”大發展的激情。此前,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表示,預計到2015年,我國工程機械市場銷售規模將達9000億元,出口達到200億美元。
“十二五”期間,作為固定資產投資中的重頭戲,城鎮化建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地方建設項目、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這些傳統投資項目依舊會保證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持續穩定的發展態勢。而作為新的主要經濟增長點,新興產業、節能減排、產業升級等被重磅提出。受此影響,低碳、綠色、高效、信息化的工程機械設備必然會在“十二五”期間得到大力發展和推廣。在以“轉內需”戰略為基礎、傳統投資與新型投資的合力帶動下,9000億元,對于下一個5年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應該不是什么難題。目前我國鑄造行業整體情況良莠不齊,少數大型骨干企業掌握先進的科技工藝,產能高、效益好。而科技水平落后,鑄件質量低劣,經濟效益差,勞動環境惡劣,原材料、能源消耗量大,污染嚴重的企業仍占絕大多數。
雖然我國在鑄造學術領域的許多科研成果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但實際能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卻極少。
猜想二:極限產品三分有二
極大與極小,這一對反義詞似乎很難同時在一個場合出現。然而,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產品的發展就像是有兩股相反的力,正在向兩個方向不斷延伸。
先說極大。2010年5月29日,徐工QUY1000型履帶式起重機正式下線。至此,處于履帶式起重機生產企業第一方陣的4家企業--徐工、中聯重科、三一以及撫挖重工的產品全部突破千噸級。大型化,已經成為企業標榜自身實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極大的意義在于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特別是在能源開采領域,大型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履帶式起重機的走俏就是一個明確信號。“十二五”期間,這個領域內有可能將有更多的大型化產品取代傳統產品。
另一個方向是極小。小型挖掘機、滑移裝載機、挖掘裝載機等產品最具代表性,以JCB、凱斯等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在這方面一直表現不俗,本土企業中,柳工、山河智能等企業在“十一五”期間已經開始逐漸發力。隨著施工精細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及微型工程的逐漸普及,小型工程機械市場的春天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間到來。
“十二五”期間,這種改善的趨勢將更加明顯,產品需求也將由中噸位占主導逐漸向兩邊延伸,最終形成極限產品三分有二的市場格局。網址www.jhal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