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來自“上海法院網”的公開消息引起期貨日報記者的注意。在8月份即將開庭的一系列銀行起訴鋼貿企業的案件中,被起訴的企業足有20多家,理由皆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其中,包括民生銀行上海分行起訴上海惠錦鋼材(集團)有限公司,光大銀行上海金山支行訴上海翹首鋼鐵貿易有限公司等。
聯保信貸現危局
據記者了解,鋼貿企業之所以會被“打包”起訴,源于鋼貿行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聯保貸款模式。
公開資料顯示,鋼貿行業從2000年開始,采用聯保互保的融資模式,到2009年這一融資模式達到頂峰。2011年,全國鋼材貿易貸款1.89萬億元,同期全國貸款總額54萬億元,鋼材貿易貸款在整個銀行貸款中的比例高達3.5%,而隨著今年6月以來鋼材價格的連續下跌以及銀行放貸的收緊,鋼貿行業的貸款違約問題在近日集中爆發。
“雖然目前鋼貿行業的貸款糾紛頻發,但演變為大規模系統性違約風險的可能性不大,在資金面緊張的情況下,不少貿易商的經營都非常穩健。”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出于風險考慮,目前鋼貿商之間的聯保也很謹慎,在聯保之前都會確認對方是否有民間借貸。
對于聯保制度本身,該人士提出了一些中肯的看法:“聯保制度在鋼貿行業的繁盛時期,對推動行業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在行業低谷期,銀行和鋼貿商顯然都對聯保制度的風險敞口意識不足,這是雙方都需要反省的。”
期貨工具利用不成熟
2009年螺紋鋼期貨上市,鋼材市場有了對沖現貨價格波動風險的金融工具,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鋼貿企業在利用期貨套保方面并不成熟,不少企業對期貨市場的認識比較負面。
鋼貿商陳先生曾向記者表示,在他們的圈子里,曾有人做期貨投機虧損,欠銀行高額債務,由于是聯保制度,不少合作伙伴都受其牽連,因此不準涉足期貨的貿易商進入他們的圈子。
“有一些鋼貿企業在鋼材期貨上市前,在電子盤上有過虧損經歷,因此對期貨有一些不好的看法。”某期貨公司業務人員向記者表示,不少鋼貿企業利用期貨工具時,并沒有詳細的套保方案,憑感覺操盤,往往初衷是套保,做著做著就變成了投機。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上海地區鋼貿商期貨的參與度很高,但真正利用好期貨的鋼貿企業并不多。“有一些規模較大的鋼貿企業能夠較為成熟地利用期貨工具進行風險控制,還成立了投資公司,有專門的風控體系,對現貨進行套保的同時捕捉一些投資機會。然而,目前大部分鋼貿企業都很難堅持套保,不自覺就會演變成投機,操作的變化給企業帶來了新的風險”。
鋼廠價格 | 更多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