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鋼鐵企業虧損,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無序競爭。看似有人管實則沒人管,造成產能過剩、效益大幅下滑。”3月11日,身為民營企業家的全國人大代表、德龍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立國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毫不掩飾自己對當前鋼鐵行業嚴峻形勢的研判和解題思路:“我在議案中提出如何控制民營鋼鐵企業的產能總量增加。”
過剩鋼鐵產能在哪里?怎么淘汰?丁立國這樣分析:“去年統計的鋼產量是6.7億噸,實際產能遠遠超出這個數。其中真正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的有多少家?我認為也就50%左右。但如果僅僅簡單地把其余50%的企業都停掉,就業怎么辦?地方發展怎么辦?所以,要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首先應該按照《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讓所謂的違規項目都"浮現"出來,知道它在哪里。國家相關部門在此基礎上進行管理,對部分效益不好的企業,通過市場調節、兼并重組控制其規模。”
“民營企業的結構調整應該注重在產權方面。因為從市場需求看沒有大的增量了,并購重組有利于大家形成合力,有保有壓,有增有減,這樣可以更好地應對市場困境。”丁立國表示,“身為民營企業,我們從2008年以來沒有增加產能,主要是圍繞內部產品結構調整,對標挖潛,強化企業管理,降本增效。在市場最低迷的時候,我們也通過重組來控制規模。”
對于民營企業產權結構調整的意愿,丁立國認為:“行業整體形勢不好,有的民營企業機制有所欠缺,觀念也較為落后保守,因此大家想法不一。應該看到,民營企業有其不足,比如科技創新實力不足等。民營企業要發展,只索取、不奉獻、不創新肯定不行。想超越自我,就要放下小我。只有大家形成合力,堅守未來,不斷創新,才能跟上時代步伐。”
對于未來的發展,丁立國強調:“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他認為,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到一定的階段都需要調整。調整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讓國家越來越繁榮富強,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也是一樣。國家應該引導實業經濟有序發展,不能缺乏長遠規劃,缺乏對市場的尊重,缺乏對企業家精神的認同。
“到了今天,民族企業家更應肩負起歷史的責任。”丁立國表示,“鋼鐵行業要創新,還有很多事需要民營企業家來做。我的選擇就是依靠自己,堅守未來。我們有體制優勢,有勤勞、忘我、不知疲倦的企業家精神,我相信中國鋼鐵行業還會有所發展。”
相關閱讀:
鋼鐵板塊或繼續低迷
外媒預測中國鋼鐵業增速今年將減半
鋼廠價格 | 更多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