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實現“無為中的有為”。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鏈長,資金需求量大,如果政府完全無為地依靠市場自動調節來發展裝備制造業,在中國這樣的產業發展環境下,最終可能會出現市場調節失靈,裝備制造業產業陷入惡性競爭的結果。但相反,如果政府一味地干預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依靠政府手段宏觀操控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就會出現寡頭壟斷,資源配置率低下結果。因此,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管理部門,應該在無為中實現有為。就是要利用市場的手段、要利用市場的思路來指導產業的發展。無為和有為都要適當,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無為中有為。
二要打破所有制偏好,合理配置公共資源。中國是一個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國家,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并存,各種企業在同樣的市場中競爭。目前,政府無論是在政策支持,還是在資金支持方面,都強調了所有制的平等,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國有企業獲得的支持力度依然較民營企業要大。
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關鍵要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目前的情形是,國家將大量的資源配置到國有企業,包括很多經營很差,缺乏創新的企業,而很多經營靈活,具有創新沖動和創新能力的企業享受不到優質資源。實踐證明,國有企業的整體活力低于民營企業。(2012年1-2月數據顯示,國有企業利潤下降19.7%,私營企業利潤增加24.4%)這就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
因此,政府對公共資源的配置不應以所有制來區分,而應該以創新能力和對產業的貢獻度來區分。政府應該將最優質的資源分配到有創新沖動,有創新能力,有創新成果的優質企業。
三是要大力培養原始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中國裝備制造發展到現階段,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量變,資金、技術、人才、管理都有了足夠的儲備,已經成為裝備制造大國,但依然不是裝備制造業強國。因為核心技術缺乏,創新能力較弱,使得中國的裝備制造業在關鍵點處處受制于人。關鍵技術是一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無法通過購買獲得,只能依靠自身的創新取得。
四是合理布局裝備制造業,避免重復建設。中國各行各業都存在產能過剩問題,裝備制造業也是如此!主要原因是,對于國家鼓勵的產業,各地都會一窩蜂發展,不顧當地資源和條件是否合適,裝備制造業尤其如此。目前,中國幾乎所有省份都具備一定的裝備工業體系,雖然整體水平參差不齊。這就導致中國裝備工業遍地開花,分散發展,集聚度低,產業配套差,競爭力弱。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出臺后,各個省份都提出要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特別是規劃重點提出的五大產業,某些產業的低端產品出現了過剩。
這就需要站在全國角度進行合理布局,根據各地不同基礎和資源優勢,制定不同引導政策,使不同地區走特色發展之路,以產業鏈為中心集聚發展。各級地方政府應抓住高端裝備產業空間布局特點,從資源集聚、配套環境和產業供應鏈條等方面入手,為裝備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平臺,發展特色裝備制造與服務基地。這樣既能避免資源浪費,又能使不同產業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共同提升中國的裝備制造綜合競爭力。 五是要重視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在裝備制造業業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發達國家政府不僅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而且在制定和實施產業政策中,一直把促進中小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作為整形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內容和政策目標。特別是德國,憑借中小裝備制造企業的支撐,使其在經濟危機中獨善其身。
中國一慣有大而全的思想,重視發展大型企業,而忽略中小企業的作用。政府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對大型企業的扶持上,政府希望培育大型集團,增強裝備制造業的競爭力。
實踐證明,眾多的中小企業對裝備制造業的貢獻更大,創新動力更足,更有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主力。所以,政府應該從法律、金融、稅收、技術開發等方面,更多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來源:互聯網)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