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將太陽能作為一種能源和動力加以利用,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1615年法國工程師所羅門。德.考克斯發明了第一臺利用太陽能加熱空氣使膨脹做功而抽水的機器。在1615年-1900年之間,世界上又研制成多臺太陽能動力裝置和一些其它太陽能裝置。
下面主要回顧20世紀100年間太陽能科技發展的歷史。在這100年間太陽能發展的道路比較曲折,有高潮期,有低潮期。處于高潮的大約55年,處于低潮的大約有45年。
第一低潮期:1920-1945年,參加研究工作的人員和研究項目大為減少。其原因與礦物質燃料的大量開發利用和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1935-1945)有關。
第二低潮期:1965-1973年,太陽能的研究工作停滯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陽能利用技術處于成長階段,尚不成熟,并且投資大,效果不理想,所以得不到公眾,企業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第三低潮期:1980-1992年,進入80年代后太陽能的開發利用逐漸進入低谷,世界上許多國家大幅度的削減太陽能研究經費,美國最為突出,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價格大幅度回落,而太陽能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缺乏競爭力,太陽能的技術也沒有重大的進展。這樣就動搖了一些人開發太陽能的信心。我國太陽能的研究工作也收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有人主張外國研究成功后引進技術,雖然持這種觀點的人極少,但對我國的太陽能事業的發展也有不良影響。
盡管太陽能利用的發展受礦物資源、政治和戰爭等因素的影響,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在太陽能的利用方面,還是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績,在21世紀出現了幾次高潮。
第一高潮起:1900-1920年,世界上太陽能研究的重點仍是太陽能動力裝置。但采用的聚光方式多樣化,開始采用平板集熱器和低沸點公質,裝置逐漸擴大。1901年在美國加州建成一臺太陽能抽水裝置。1902-1908年,在美國建造了五套雙循環太陽能發動機。1913年在埃及建成一臺由5個拋物槽鏡組成的太陽能水泵。
第二高潮起:1945年-196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一些有遠見的認識已經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正在逐漸減少,呼吁人們重視這一問題,從而推動了太陽能研究工作的開展,并且成立了太陽能學術組織,舉辦學術交流和展覽會再次興起太陽能研究熱潮。1952年法國國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東部建成一座功率為50kw的太陽爐。195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制成實用型硅太陽電池,為光伏發電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1960年,帶有石英窗的斯特林發動機問世。這20年中加強了太陽能基礎理論和基礎材料的研究。
第三高潮期:1973-1980年,1973年10月中東戰爭爆發,使那些依靠從中東地區大量進口廉價石油的國家,在經濟上遭到沉重打擊,世界發生了"能源危機"。從而使許多國家,尤其是工業發達國家,重新加強了對太陽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興起了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潮。1973年美國制定了政府的陽光發電計劃,太陽能研究經費大幅度增長,成立太陽能開發銀行,促進太陽能產品的商業化。1974年日本政府制定了"陽光計劃"。
(來源:互聯網)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