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繁榮景象讓我們記憶猶新,各企業加班加點、統籌資金、組織配件,但是進入3月份后,就出現下滑的苗頭。”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單缸柴油機分會和多缸小柴分會秘書長邵仁恩日前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變化與終端市場息息相關,進入二季度后,中國車市從零庫存進入百萬量級庫存,而大中型拖拉機市場從排隊等車變成相當于年產銷總量六分之一的庫存。”
同比兩位數增長
雖然整車市場回落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但是小型柴油機在今年上半年還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從銷售數據看,單缸柴油機上半年完成362萬臺,多缸小型柴油機完成265萬臺,同比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邵仁恩分析說:“作為中間產品,小型柴油機廣泛用于輕型汽車、低速汽車、微型汽車、轎車和轎卡、大中小型拖拉機、中小型聯合收割機、中小型工程機械、內河湖泊及沿海船舶及發電、水泵等道路和非道路設備,其反應遲于終端產品。另外,由于配套面廣,存在東邊不亮西邊亮的不均衡性,因此,上半年的銷售的確稱得上一個‘好’字。”
其中,單缸柴油機行業25家主要企業上半年累計生產3535397臺,同比增長10.59%,銷售3619658臺,同比增長11.51%。這25家企業的行業集中度和市場占有率均在80%上下。
而在這25家企業當中,時風、常柴、常發、江動生產1769972臺,銷售1839449臺,上半年生產集中度為50.6%,市場占有率為50.82%,而去年同期這兩個數據分別為40.70%和41.40%。可見,領軍企業已經預見到下半年可能出現的下滑,并做了充分準備,為全年業績打下良好的基礎。
深入分析產銷數據,25家主要生產企業當中,產銷同比增長,而且高于2008年同期的有14家:時風、常柴、常林、亞美柯、聯凱、金飛魚、三環、凱馬、金壇峨嵋、金動、四方、丹柴、泰柴、捷華;產銷同比增長但是低于2008年同期的有江動、洋馬兩家。另外,有9家企業或所屬集團因資金投向改變連續同比產銷下降,分別是:常發、萊動、如皋、常工、濱湖、常通、萊恩常揚和太陽。
按照同比產量增量大小排序,則是:常林、常柴、時風、三環、金壇峨嵋、金飛魚、聯凱、四方、金動、亞美柯、丹柴、泰柴、捷華。
與之相比,多缸小柴的業績好于單缸柴油機。上半年,行業產銷實現了28.4%的增長。協會統計的28家企業生產集中度和市場占有率均超過90%,產銷向大企業集中的態勢十分明顯。
這28家企業當中,有22家企業上半年產銷同比上升,按照增量大小排序是:錫柴、全椒、江鈴、福田、玉柴、萊動、常柴、四達、朝柴、新昌、慶鈴、大連、揚柴、南汽、江動、東風康明斯、成發、洛拖、力佳、萊恩、嘉定和常通。而6個同比下降的企業則是云內、時風、如皋、山拖、常發和新濱湖。
單缸機產品動向:非S系列、風冷、立式
說到單缸柴油機行業產品變化的趨勢,邵仁恩首先分析了去年行業品種結構的趨勢。2009年,S系列臥式水冷機型總量產銷同比分別從391萬臺、387萬臺升至422萬臺、417萬臺,但占總量份額卻從60.8%、60.4%降至56.9%、56.9%。該系列的歷史峰值出現在2006年,達到530萬臺。
單缸柴油機的另一大主流產品是R系列水冷臥式機,在過去的一年,該機型與S系列一樣走出了恢復性行業,但總量也未超過歷史高點,以221萬臺收盤,與2006年的數據持平。
小功率風冷機是單缸柴油機產銷最大的亮點,2005年53萬臺,2006年45萬臺,2007年49萬臺,2008年73萬臺,2009年97萬臺,雖然占總產銷的份額略有起伏但一路走高的態勢已經躍然紙上。
而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進展,糧食生產趨向于各種規模經營的基地供應,因地制宜的經濟作物則由相對分散的專業戶生產。這一變局帶來了多功能微耕機和管理機發展的利好,為小功率、小噪音、低排放、重量輕、油耗低、動力足和適應性廣的單缸立式柴油機展示了美好的市場前景。
“從統計數據看,非S系列、風冷、立式的單缸機產品正在攻城略地,逐步壯大,去年單缸柴油機產銷總量當中,非S系列機占43.42%,風冷機占13.25%,立式機占7.40%,而在五年前,其份額僅為33%、6.89%、0.7%。”邵仁恩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基本與此吻合,更進一步印證了單缸柴油機產品調整的大勢。”
其中,國外著名的單缸機生產企業如意大利的倫巴底尼公司、德國的哈茨公司、日本的洋馬公司和久保田公司無不以立式風冷機作為單缸柴油機的主流產品。因此,我國單缸柴油機的品種結構正朝向非S系列、風冷和立式的方向轉變,可以看作是與國際接軌的一種變動。
做好四方面功課
根據對上半年國內小型柴油機產銷市場分析,邵仁恩認為,國內小型柴油機市場存在諸多變數。因此,他建議行業要關注和做好四個方面的功課。
一是為了滿足節能、減排大政要求,業內企業面臨技術攻關難題。
二是目前行業內的企業研發工作還不太規范,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投入不夠,易發生貿易摩擦,要加大對專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要學會認識、學透涉及自身利益的規則,要依靠行業組織規避沖突,化解矛盾。
三是道路車輛配套呼喚新一代小排量、高速、輕量、達排放法規要求的交叉型乘用車、輕微型柴油商用車用機的研發,自主創新、自成體系、自主產權的領域并不太寬,已到必須行動之日了。
四是無論是新一代單缸柴油機或新一代多缸小柴油機通用的技術條件急需制訂,作為標準實施的主戰場、標準制訂的主體,小柴產銷企業準備還遠未完成,以各方共贏為目標以創業聯盟為模式等實施的操作性方案遠未提到日程,要走的路還很長。
(來源:中國工業報)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