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企業從名不見經傳到進入世界三強,產品從規格單一到基本形成較完整的體系,行業經歷了直線向上、從量的積累到逐步開始追求質的提升的可喜局面。
十年來,有關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速度的預測,往往也成為業內專家令人驚嘆的“跌眼鏡判斷”之一,“預測沒有發展快”是行業驚人發展速度的真實寫照。
的確,經過“黃金十年”的積累,行業內龍頭企業已經開始了全球化布局,行業競爭能力也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行業也被公認為中國機械裝備工業中最具國際競爭能力的子行業。
但“黃金十年”畢竟過去了。不管我們是否愿意接受,中國工程機械十年時間規模增長十倍的傳奇時代恐怕已經結束,而后將步入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十年擴容十倍 超高增長難再復制
站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回望和反思剛剛過去的十年以及研判當下所面臨的形勢,顯得極有價值。
十年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僅有400億元規模,在全球該行業中的比重可謂微不足道。而十年后的今天,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則以4300億元規模之巨和十年擴容十倍的成長速度,成為世界最大且最重要的工程機械市場及產出國。
而當前從國內看,由于部分刺激經濟政策的逐步退出、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等一系列宏觀調控的影響還在繼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拐點還有待于觀察,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增速回落還將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理性回歸過程。同時,“三年一坎,十年一限”(即三年一小調,十年一大調)仿佛已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難以繞開的“定律”。
眾所周知,伴隨房地產業陷入深寒以及高鐵項目意外失速,工程機械行業“瘸腿”走過了前高后低的2011年。其實,作為“典型性政策驅動式行業”,中國工程機械市場表現出的這種類似規律式波動并不難理解???宏觀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調控周期便是其增長與下降的最大推手。因此,這一周期規律仍將長期影響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與走勢。
但長遠來看,目前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尚處“朝陽期”,尤其是海外市場。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金磚國家對工程機械的市場需求將繼續上升,南美、獨聯體、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發展中國家仍有巨大的現實和潛在市場需求。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將面臨全新的發展機遇,也將迎接嚴峻的市場挑戰。
而接下來的十年將是中國工程機械產業變革和調整的十年,重點是將以“規模為標”的競爭模式轉化為以“價值為靶心”的競爭體系,將增長產品質量、提升用戶價值深度植入技術、創新、品牌、模式、產業鏈的合縱連橫的成長與再造當中。
“三大集團”明晰 競爭更趨激烈
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經過最近十年的發展到今天“三大集團”已初步形成穩定格局。
“第一集團”包括徐工、中聯、三一這3家超大型的工程機械企業集團。他們是這個行業的代表和領袖,銷售規模巨大,基本是第二集團企業的幾倍到10倍;其產品門類齊全,且在一些細分市場均占據難以動搖的地位;品牌建設較為完善,銷售網絡及售后服務已自成體系;國內產業布局已經完成,擁有數個分布不一的制造研發基地;海外戰略正在實施當中,雖有快慢之分、方式各異,但都積累了不少經驗。按照其各自規劃,可以預見的是,在很快的一兩年內,我國將擁有2~3家年銷售規模過千億元的工程機械企業。
“第二集團”以柳工、龍工、山推、廈工、臨工、福田雷沃、玉柴重工、山河智能等為代表(進入世界工程機械50強)的企業,目前銷售規模大約在100億元上下。這些企業正在走第一集團三家企業幾年前走過的路,但也不乏亮點。其一些細分行業產品在市場具有主導地位,并有實力對第一集團的某種產品構成挑戰,因此其也有意愿、有實力去嘗試大集團的發展方式,成為工程機械的整體提供商。
“第三集團”便是其余眾多中小型工程機械整機及配套件企業。可以預見的是,其生存狀況將日趨嚴酷,大者越大,小者越小的趨勢難以阻擋。在未來的數年中,這些企業或者有實力躋身“第二集團”,或者被收購兼并,逐漸消失。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